网站公告:

    你的名字叫尼基塔 --- 尼基塔(1990)

    阅读数:7050 muye5150 LV1 2013-08-02 收藏
    讲特工的电影很多,最为出名的当属007系列,从1962年开播以来到现在除了詹姆士邦德这个象征着高富帅的名字没变以外,其余的一切都在与时俱进,电影成功的连锁反应就是邦女郎的人选也会成为每部续集讨论的一大话题,持续了40年的电影,说是神话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大片中,特工听起来是一个很酷的名词,它象征着神秘,过人的胆识,绝对的好身手,偶尔遭人迫害却又能力挽狂澜,精彩的打斗,激烈的枪战场面,男观众幻想着自己能成为那样的特工的人,女观众幻想着能嫁像特工那样的人,所以,FBI成了电影的常客,无论剧情怎么变化,唯一不变的男主角的帅脸和肌肉。《碟中谍》系列绝对算是代表作,50岁的阿汤哥在迪拜的实景拍摄还是让人惊艳;偶尔来点失忆增添剧情的进展,比如《谍影重重》系列,一个对过去毫无印象的特工,可以让编剧很好的发挥故事的走向;《非常小特工》这可能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特工电影,多些温情和搞笑。韩国的《大叔》也是特工系列的一个延伸,特工们总是被陷害,总是家破人亡,总是被世界遗弃,但在关键时刻总是能挺身而出,获得大快人心的结局;香港的《赤裸特工》是一部“特工养成记”,不过特工终究不是机器,拥有着人奇妙的情感,遇到的人,对情感的控制,就决定了你未来的走向。总之,特工的电影能拍出很多形态,或许千篇一律但也百看不厌。

    讲死囚的电影就相对没那么多了,印象比较深的是两部。

    一部是韩国的《我们的幸福时光》,有这么一句话,心性想通的人会相互靠近。柳贞和润秀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初看电影名字还以为是像《七号房的礼物》一样走温情系列,但事实是并非如此,阐述了一系列人性的黑暗中的一点点闪光之处,而这微弱的闪光,就像一个在绝对黑暗的房间中微弱的蜡烛,光芒虽然小,却能照亮了整个房间。可以说,润秀在人生中的最后时刻遇见了自己的幸福时光,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我比较偏向前者。片中两个主角的表演都相当到位,个人认为是韩国电影中为数不多没有涉及太多暴力,血腥和性的一部好电影。
    另一部是《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在雅安地震的时候,柴静采访“最美志愿者”廖智时谈到了这部电影,于是决定找来看看。在一个只有黄种人的国度比较无法体会种族歧视这件事,只能在一些电影中获取一些零星的信息,在《绿里奇迹》中,体型高大身材健壮的黑人约翰在那个年代从一出生就决定了他相对悲剧的命运,尽管他的性格跟外形完全不同,对于无法用“神力”拯救两名幼女显得懊悔无比,但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黑人这个标签贴上后,所有的行动都得小心翼翼。电影里有一幕死刑犯被活活烧死的场面触目惊心,一个人的人性能有多黑,黑的都看不到尽头,佩里是现在很多“二代”的缩影。约翰可以说是带给了每个人新的思考,给保罗甚至是带去了新的生命,他像是完成了上帝交代他的使命后又回到了上帝的怀里。这里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汤姆汉克斯带来了太多的好电影。

    说到吕克贝松,第一印象一定是那部1994年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现在只要他的新电影问世,各大媒体的宣传语上一定还是打着《这个杀手不太冷》导演的旗号。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可以成就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一个歌手。当然,一部烂电影也有可能从此毁了你,比如从《无极》开始的陈凯歌。而说到法国电影,则是有一股艺术感的小清新,与台湾和日本的小清新不同,法国电影就像一个有些怪癖有些拧巴的美女,《天使爱美丽》的怪诞风格,《巴黎,我爱你》浓浓的法国旅游宣传片,《情人》中那段有点畸形的爱恋,《两小无猜》中两人漫长的牵扯,法国电影就是有一股不同的味道,像浓浓的化不开的浓稠,很容易爱上,也很容易迷恋。

    《尼基塔》也是这样一部带有深深的法国情调电影,涉及了特工,死囚2个元素。其实关于剧本有几个不太理解的地方,比如,为何选择一个死囚并且花代价将她训练成为特工,比如放虎归山之后一年半都不需要执行任务,比如还可以让一个特工正常的结婚生子。影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当然还是尼基塔这个人,她虽然瘦成了一道闪电,但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任意妄为,任性,不羁,暴躁,情绪不稳,敢爱敢恨。在通过特工考验后吻了一下教官,并且说了一句:“这是我最后一次气你了”教官被深深的一击。和未婚夫去威尼斯度蜜月在酒店的浴室里执行一项任务,未婚夫在外试图和她对话,她泪流满面的样子。最后摊牌的时候,尽管深爱对方,但尼基塔还是决定离开未婚夫,原因不详,就是这样一个很像双子座,性情古怪的女生,让人无法捉摸也无法征服。尼基塔的扮演者是吕克贝松的前妻安娜帕里约,关于她的资料不多,不过,我却感觉她的名字应该叫尼基塔。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