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影评】 《苏莫斯小镇》————黑白的青春物语

    阅读数:147 梁良 OP 2009-07-26 收藏



    我吩咐把我的马儿从马棚里牵出来。
    仆人没有听懂我的话,我便自己走到马棚,
    给马备好鞍,骑了上去。
    远处传来了号角声,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不知道,他什么也没听到,什么也没听到。
    在大门口,他叫住我,
    问:"您骑马上哪儿去呢,我的主人?"
    "我不知道,"我说,"只是离开这儿,离开这儿。
    离开这儿向前走,向前走,这就是我达到目标的唯一办法。"
    "那么您知道您的目标了?"他问。
    "是的"我回答,
    "我刚刚告诉你了,离开这儿,离开这儿,这就是我的目标。"
    "您还没有带上口粮呢,"他说。"什么口粮我也不要。"我说,
    "旅途是那么的漫长啊,如果一路上我得不到东西,
    那我一定会,死的。
    什么口粮也不能搭救我,
    幸运的是,这可是一次,真正没有尽头的旅程啊

    ————卡夫卡《出门》





    苏默斯镇是伦敦北部的一个工业基地,这里是外来务工人口的聚集地。街边耸立的高大建筑,轰隆的建筑工地,几乎难得一见的生活小区,似乎在预示这是一个被现代化遗忘的小镇。生硬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浇注的一座座同质化的建筑就这样矗立在这个小镇,它阻挡着人们的视线,更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难建立长期的信任的关系。导演用细腻的镜头捕捉到了这些,准确地还原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和问题,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现代化进程带给城市和民族的隔阂。




    一位叫托莫的男孩,离开家乡诺丁汉,南下伦敦,独自背着行李流浪至此,在一个小酒吧遇到了操着浓重波兰口音的劳工之子马克。在黑白分明的小镇里,两人因一叠照片相识,他们一起打工赚钱,一起偷洗衣店的衣服,先后爱上了酒吧工作的巴黎女孩,又一同装饰轮椅送她回家,简单快乐中丝毫不介意城市的冷漠。虽然性格各异,一个善良乖巧,一个古惑老练。但从某种程度上,两个孩子身上却有一点是相通的,都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理解,于是在这无所事事的青葱岁月里,在这似有似无的淡淡依存中俩人成为了好友。




    巴黎女孩的不辞而别,让本来充满希望和快乐的小哥俩一下陷入了苦闷当中。于是学着大人买醉浇愁,在家中放纵地乱蹦乱跳。马克父亲下班回来生气地赶走了托莫。兄弟俩分开之后,托莫依然固执的坚持不愿回家,而马克似乎又要回到之前孤独寂寞的生活。为了内心中那一霎那难以平息的澎湃与激动,小哥俩盘算着在周末搭乘火车去法国寻找巴黎女孩。最终在马克父亲的帮助下他们来到法国并如愿见到了女孩。



    影片《苏默斯小镇》击败了人气极高的《爱的边缘》和《走钢丝的人》,而获得了用英国杰出导演迈克·鲍威尔名字命名的鲍威尔电影奖和英国影评人口中的“年度英国最佳电影奖”。尽管是拍摄自己的祖国,迈德斯没有粉饰太平,他用自己的镜头把苏莫斯镇褴褛、衰败和破旧的一面展示了出来。伦敦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华,而周边地区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影片里,除了显而易见的两个男孩的友谊,迈德斯不动声色地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由于父母的缺席,孩子们只好在同龄人身上或者是玩具、宠物上寻找依靠和慰藉。缺席的家长、灰色的青春,是迈德斯影片的母题。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配乐,民谣风格的音乐恰好配上这座慢节奏的小镇,在淡淡的哀伤中,透出丝丝暖意,给我们平添了很多感动。

    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采用黑白胶片拍摄,而在结尾两人来到巴黎的时候变成了彩色的画面。不管是真实还是梦境,少年的记忆除了黑白的苦闷更应该留下彩色的快乐。
























    相关讨论

    评论